期刊信息
 

刊名:化学与生物工程
曾用名:湖北化工
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ISSN:1672-5425
CN:42-1710/TQ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455799996852875
被引频次:34509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生物学
期刊热词:
性能研究,催化,正交实验,降解,纯化,催化合成,催化剂,壳聚糖,发酵,活性研究,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中学课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真实的运用效果究竟如何?这值得我们去研究。大多数微课研究是将其与“翻转课堂”联系在一起,但“翻转课堂”把课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中学课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真实的运用效果究竟如何?这值得我们去研究。大多数微课研究是将其与“翻转课堂”联系在一起,但“翻转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前,实际上等于变相地延长了课堂学习时间。我们科科都要求学生用“翻转课堂”前置学习,显然是不可能的。假设有没有一种微课的教学方法,只限定于课内应用,让学生学习微课、复习微课,都在课内完成,课下也不布置作业,完全依靠课上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不能完成微课学习,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答案当然是有。下面,笔者所做的微课教学,就是完全在课内的微课设计,并且所有复习、练习都放在课内完成,不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样一种教学设计下,能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下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设计

初中生物课程分为初一与初二教学,其中初二要完成第三册和第四册两本书的学习。笔者在2018-2019学年,选取初二年级进行微课教学,将第三册和第四册内容全部制成微课,一共是26节微课。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首先,播放微课给学生听;其次,围绕微课进行课堂讲解与讨论。初二年级一共是五个班,(一)(二)(三)三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由笔者教。(四)(五)两个班,作为对照班,由另一名刚毕业的老师来教,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不使用微课。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使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能够一致,笔者将所有27节微课,提前拿给对照班的老师,让其也按照上面的知识点来教。为了促使考试复习能够一致,笔者还专门将微课授课的台词记录下来,整理成知识提纲,并附有少量练习,在复习课上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场做、当场记。实验班和对照班,都使用相同的复习提纲,以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复习能够一致。我们按照这样的方法,由不同的两位老师,分别进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并通过统一的考试,来检测教学效果,进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这样坚持进行了一年的微课教学,并总共进行了五次统考测验,将取得的成绩进行统计,并使用spss25进行分析。[1]

二、教学效果统计、比较与分析

(一)生物学科同其它学科比较

一是生物学科的平均分与其它学科成绩的比较。作为年级的任课教师,我们不管是实验班和对照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目的都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取得较高的分数,减少各个班级间的分数差距。因此,我们并没有因为为了比较微课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效果,刻意去拉开差距,而是采取了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让两个授课教师频繁地交流,尽可能拉近教学,以使总体教学效果能够提升。从整体情况来看,这种师徒制的教学使得对照班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在五次统考中,生物学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每次统考分数都居于年级第一,生物学科具体的分数与年级平均分的比较如下表:

?

可见,生物学科在五次统考中,平均分均居于年级第一,并且分数高出年级平均分十多分。这说明微课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比较

实验班的三个班,与对照班的两个班,在开学的第一个月,进行了第一次统测,将成绩使用spss25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

显著性P值为0.326>0.05,故方差齐,不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量t=2.173,P值为0.031>0.01,所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无差异。也就是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始成绩无差异,认为是平行班。[2]

然后,我们对2018-2019学年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与2018-2019学年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将四次统考成绩使用spss25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显著性P值0.742>0.05,故方差齐性,P值0.01,刚好为临界值,认为微课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别,微课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实验对照组。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显者性P值0.381>0.05,故方差齐性,P值0.048>0.01,认为微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微课实验组成绩同实验对照组成绩相同。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P值0.793>0.05,故方差齐性,P值0.754>0.01,认为微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微课实验组同实验对照组成绩相同。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P值0.006<0.05,故方差非齐性,P值0.126>0.01,认为微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微课实验组成绩同实验对照组成绩相同。[3]

文章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网址: http://www.hxyswgc.cn/qikandaodu/2021/0708/1119.html

上一篇:中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地理生物为例
下一篇: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 化学与生物工程编辑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版面费 | 化学与生物工程论文发表 | 化学与生物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