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化学与生物工程
曾用名:湖北化工
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ISSN:1672-5425
CN:42-1710/TQ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455799996852875
被引频次:34509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生物学
期刊热词:
性能研究,催化,正交实验,降解,纯化,催化合成,催化剂,壳聚糖,发酵,活性研究,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微课作为新兴的课程形式,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渗透结合的产物,且因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烙印,微课以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容量不大、传播迅捷等优势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具体

微课作为新兴的课程形式,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渗透结合的产物,且因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烙印,微课以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容量不大、传播迅捷等优势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情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并合理运用,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其应用实践如下。

一、直观呈现,使课堂富有趣味性、启发性

对于刚叩开生物世界大门的初中生来说,繁杂零散的知识点、较为抽象的生物奥秘都是他们学习的障碍,甚至会使其生发“难懂懒学”的消极心态,而15 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则能突破这些难关,将生物知识框架、生物发展动态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形象、变散乱为清晰,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入,使整个生物课堂充满趣味性、启发性,生机勃勃。

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教材中用青蛙这个常见又典型的两栖动物来举例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实物演示肯定不现实,图片展示又过于浅显,于是我制作了一个10 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将蛙卵到蝌蚪再到青蛙的变化过程直观呈现出来,同时还对青蛙的繁殖行为、生殖环境和发育环境进行配套展示,并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青蛙的鸣叫有何意义?青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要在水中进行?其幼体和成体外部形态有何差异?同时将“植物的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知识树的形式总结分析,帮助学生条理分明地学习。

二、易于演示,使实验更具观察性、简便性

实验是生物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很多时间长、反季节的生物实验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更难以开展、难以观察,特别是细菌、传染病等微生物实验,更不能进行实物演示,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小的困难。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动态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还能让每个学生同时看到实验变化,大大提升了实验效率和教学效果。

以“细菌”教学为例,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是个难点问题,而这个对照实验也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复制演示,所以我给学生制作了一个专门的微视频,从实验背景、实验设想、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和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特别是鹅颈瓶的使用对实验成功的作用,使整个实验以一种简便且易于观察学习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通过动画模拟了解了实验的所有知识,也对巴斯德的贡献有了直观的认知,为接下来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等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反复播放,使学习愈多自主性、积极性

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要想学习效率高,就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微课则是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好帮手”。首先,微课具有随时下载、随时学习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有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下载微视频,不限时间、地点地学习想要获得的生物知识,而这对于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的初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其次,微课可以反复播放,既可以一次次地重复播放,也可以随时暂停、后退、快进,这就使得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反复学习,甚至根据视频讲解细细分析。以“性状遗传”为例,有的学生对“基因与染色体和性状的关系”不甚理解,就可以反复观看、对具体问题进行多次探究、讨论,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手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想学哪一部分就学哪一部分,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学就用什么方式学,自主性和积极性怎会不提高呢?

四、及时互动,使教学凸显参与性、多元性

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是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必备条件,而微课的合理应用,则使师生互动另辟蹊径,效果更好。具体来说,一是参与性更高,即学生在学习微课时可以在推送平台上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或是向老师提问,或是给老师提各种建议,不仅能够促进微课质量的改进提升,还能实现师生之间一对一的平等交流,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愈发高涨;二是多元性更明显,不仅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制作,甚至引导学生独立制作微视频。例如,在学习“用药与急救”时,我就将“胸外急救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操作方法制作成微视频,并请部分同学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自演示各种操作步骤和方法,之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不同的急救微课视频,并组织学生对这些微视频进行品评。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高,一边评价一边学习,一举数得,颇有成效。

文章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网址: http://www.hxyswgc.cn/qikandaodu/2021/0708/1117.html

上一篇:持续式创新与开辟式创新有效结合的案例分析以
下一篇:中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地理生物为例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 化学与生物工程编辑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版面费 | 化学与生物工程论文发表 | 化学与生物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