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化学与生物工程
曾用名:湖北化工
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ISSN:1672-5425
CN:42-1710/TQ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455799996852875
被引频次:34509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生物学
期刊热词:
性能研究,催化,正交实验,降解,纯化,催化合成,催化剂,壳聚糖,发酵,活性研究,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生物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探索*(3)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1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郑宾国,牛俊玲,梁丽珍,李庆召,张珂,李春光.工程教育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96-97. [2]田野,胡双意

[1]郑宾国,牛俊玲,梁丽珍,李庆召,张珂,李春光.工程教育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96-97.

[2]田野,胡双意,王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3):148-150.

[3]张美玲,贾彩凤,杜震宇.见微知著 溶盐于汤——浅谈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2019(4):102-104.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3-36.

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具备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格[1],国内高校工科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据专业认证标准体系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公认度。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具备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基于成果导向设计教学[2],各专业根据专业内涵、特色等设定毕业要求,所有课程教学必须能够支撑设定的毕业要求,在结束课程学习时,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基于课程学习的成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重要的课程,如何结合专业认证开展课程思政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基于工程认证标准,以课程学习成果和持续改进等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并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提高了学生解决生物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总结,以期为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一、微生物学课程对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分析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先头学科,学习微生物学的根本目的是掌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微生物去兴利除害、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生物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共有12条毕业要求,是根据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充分考虑认证通用标准的需要而制定,微生物学课程可有效支撑生物工程专业所设定毕业要求的多个方面,如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和研究等,除此之外,微生物学实验的合理设计也可有效支撑毕业要求,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一)支撑“工程知识”毕业要求的分析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程知识”的毕业要求,本校生物工程专业设定的毕业要求为“通过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工程基础科学等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相关的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解决生物加工过程中生物反应、产品分离以及产品纯化等工程问题”,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微生物发酵、基因工程下游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和产品加工等生物工程核心内容可融入课程多个章节,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工艺、流程、过程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支撑了该项要求。(二)支撑“问题分析”毕业要求的分析针对工程教育认证“问题分析”的毕业要求,本校设定的毕业要求为“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和技术,识别并判断处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的工程菌(或细胞器),筛选、培育和构建新工程菌株等”,在讲授微生物形态结构、代谢、营养需求、生长规律、遗传变异、分布、分类进化等内容时,可列举微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在菌种鉴定、识别、筛选、纯化、保存以及工程菌培育等方面的应用,有效地支撑了该项要求。(三)支撑“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毕业要求的分析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毕业要求,本校设定的毕业要求为“能够利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工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工程技术方法,对生物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技术方法改进和工艺流程优化的同时,注重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及环保等因素”,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可有机融入微生物的利与害、生物安全、生态分布和环境保护以及在工农医等领域的应用,有效地支撑了该项要求。(四)支撑“研究”毕业要求的分析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研究”的毕业要求,本校设定的毕业要求为“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科学仪器、信息技术、现代工程工具和应用软件,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包括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采集数据,并能对生物工程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整合推导科学的结论,能够理解生物工程技术方法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将实验设计、实验流程、数据分析的原则以及生物工程技术方法的最新进展等融入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很好地支撑了该项要求。(五)分层次合理设计实验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分析本校微生物学实验设计为“基础性(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确保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设计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纯化某类特定微生物”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数据、科学地分析数据、合理地提出实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作风,最终实现对工程认证毕业要求的多方面支撑。二、基于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设置课程目标和思政内容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和指标,全面分析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课程和章节教学目标,并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其中,以下列举一些具体做法:针对“能够运用相关的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解决生物加工过程中生物反应、产品分离以及产品纯化等工程问题”这一毕业要求,系统分析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分布、免疫学和分类进化等课程内容,在系统讲授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理解和解决微生物发酵、代谢调控、分离纯化和产品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融入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等思政内容,使学生从专业和思想两方面感受到微生物学理论在生物工程实践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识别并判断处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的工程菌(或细胞器),筛选、培育和构建新工程菌株”这一毕业要求,在讲授微生物形态结构、分类进化、营养需求、遗传变异、生长规律、生物制品等基本原理时,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原理识别、判断和解释生物制造与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微生物学相关问题,并融入学以致用的思想理念。针对“在技术方法改进和工艺流程优化的同时,注重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及环保等因素”这一毕业要求,在讲授微生物分离纯化、无菌操作、培养、发酵动力学模型、育种等基本技术方法和原理时,列举其在微生物资源开发、生态分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培育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济理念。针对“获得完整可靠的实验数据,并采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这一毕业要求,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实验原理和指导实验操作时,强调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客观和全面分析数据、严谨提出结论的重要性,并融入实验室安全、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的育人内容。三、微生物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应该铭记“传道”的重要职责,牢记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3-4],获得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课程组结合各章节内容充分讨论和挖掘思政元素,形成共识,并体现于教学大纲的章节内容和教学目标之中,以确保思政教育在微生物学中的全面落实。以下列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的各章节思政元素。在绪论中,讲授微生物学发展史和发展现状时,挖掘微生物学家典型事迹中的思政元素,如结合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的著名言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微生物学奠基人之一罗伯特·科赫从乡镇医生到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进行就业观教育,结合钟南山院士和陈薇院士等“抗疫”英雄的典型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和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斗志。在讲授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时,结合曲颈瓶实验培育学生理性批判、求真求实,通过介绍“沙眼之父”汤飞凡和立克次氏体发现者美国科学家Ricketts的事迹激发学生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在讲授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时,结合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结合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培育学生辩证分析、客观理性。在讲授病毒和亚病毒因子时,通过介绍病毒的发现教育学生敢于创新、不迷信权威,通过介绍重大传染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抗疫”的身边故事、艾滋病日、结核病日等内容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在讲授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时,结合微生物营养需求与工业发酵原料间的关系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培育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在讲授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时,结合生物固氮与生物肥料、沼气发酵等内容培育生态和环保意识。在讲授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时,结合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发酵工业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内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造福民生的思想品格。在讲授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时,结合基因突变、耐药菌株、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内容,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科学精神,养成职业道德。在讲授微生物的生态时,结合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等内容培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讲授传染与免疫时,结合科学“抗疫”培育专业精神,建立“抗疫”必胜的信心,通过介绍校友研制出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并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鼓励大家只要有目标、肯努力都能做出傲人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授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时,通过比较不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参考文献】[1]郑宾国,牛俊玲,梁丽珍,李庆召,张珂,李春光.工程教育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96-97.[2]田野,胡双意,王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3):148-150.[3]张美玲,贾彩凤,杜震宇.见微知著 溶盐于汤——浅谈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2019(4):102-104.[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3-36.

文章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网址: http://www.hxyswgc.cn/qikandaodu/2021/0120/743.html

上一篇:正常人体C0-T1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下一篇:环境污水微生物处理方法应用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 化学与生物工程编辑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版面费 | 化学与生物工程论文发表 | 化学与生物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